張藝謀新作《歸來》近日熱映,影片改編自嚴歌苓的原著小說《陸犯焉識》,此番並非首次名導攜手名著,但卻是主流電影行業中初涉文革背景的作品。原著小說與電影劇本的內涵差異,商業模式與文學創作的藝術共識,大時代背景與小人物愛情的碰撞,這樣的討論總是不可避免。
  筆者印象中,《藍風箏》、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等涉及文革的影片結局不盡人意,或被禁,又或是生不逢時,未取得應有的關註和票房成績。反觀《歸來》是我國電影市場化改革後,真正首部向主流推介的文革題材商業影片,首先張藝謀主導決定了該片未映先熱,加上我國已然成熟的院線商業推廣模式,陳道明、鞏俐實力大腕的加盟,電影先聲奪人頗受矚目。
  外部光環圍繞下,觀影看來老謀子說得還是老故事和純愛情。通過還原國人三十餘年前感同身受的故事,近乎文藝的敘事手法,細膩緩慢的拍攝手段,每一樣道具的擺放、每一場景緻的設定都讓觀眾沿著蒸汽機踏過的銹跡鐵軌,直面至今不敢回望的年代和本真的愛情。影片伊始,頭戴綠軍帽、身著綠軍裝、佩戴紅袖章的組織形象,嚴謹肅穆的對白首先就為觀眾渲染了沉重的時代氣息,女兒丹丹為出演芭蕾劇《紅色娘子軍》舉報勞改犯父親後,仍然失去飾演主角吳清華的機會,又道出了無常世事下小人物的無奈。
  作為三折其肱的名導,張藝謀從民族尋根的《紅高粱》、挖掘底層的《秋菊打官司》到商業味濃厚的《滿城盡帶黃金甲》、風格迥異的《三槍拍案驚奇》等影片,他拿捏得準市場,聽得到中國影迷的心聲,同時也明白高層的度,時代背景始終是點睛,所以不如忘了年代來看愛情吧。天橋下焉識和婉瑜的絕戀,是本片行雲流水中最大的波瀾,把國人的記憶從黑洞中抽絲剝繭,苦楚難以言喻,或許這樣的片段就有我們的父親母親。三位主角中母親婉瑜對白最少戲份卻最重,一眼一眸和舉手投足間拿捏到位、無懈可擊,找不到更多的溢美之詞贊美鞏俐的出演,這才是我們拿得出手具備國際範的女演員。
  筆者望《歸來》破冰,讓當代人中性地去瞭解、判定那個年代,明白傷痕的意義。現在的我們,不願意更不會再逆歷史車輪,過去的不再歸來,本真的初心卻依舊。
  文/黃曉凱  (原標題:本真《歸來》,初心依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w18dwne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